
有关诗歌的知识与诗歌
1、诗歌知识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只有一种用言语表达的艺术就是诗歌。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它按照一定的音节、韵律的要求,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虞舜时期就有相关文献记载。
2、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诗歌可以没有严格的韵律,但必须有鲜明的节奏。郭沫若说:“没有节奏的便不是诗。”②韵律:指诗词中的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
3、(文心雕龙·乐府)篇说:凡乐辞曰诗,诗声曰歌。由此可以看出诗、歌、乐府这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诗指的是诗人所作的歌辞,歌指的是和诗相配合的乐曲,乐府则兼指二者而言。后来袭用乐府旧题或摹仿乐府体裁写的作品,虽然没有配乐,也称为乐府。
4、在诗歌的创作中,韵律和节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韵律是指诗歌中的声音模式,如押韵和重复音节。通过巧妙地运用韵律,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具音乐性,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例如,在古诗(静夜思)中,诗人李白通过押韵和重复的音节,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远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诗人的思乡之情。
好词佳句摘抄大全
1、以下是一些好词好句的摘抄: 好词 风景如画、鸟语花香、山清水秀、碧波荡漾、云海翻腾、绿树成荫、古色古香、鸡犬相闻、层峦叠嶂、曲径通幽、筋疲力尽、淋漓尽致、柳暗花明、莫名其妙、鬼使神差、风和日丽、莺歌燕舞、琳琅满目、雷霆万钧、寥寥无几。
2、优美的好词好句摘抄如下: 好词 优美动人、风姿绰约、飘逸绝尘、温文尔雅、亭亭玉立、楚楚动人、婀娜多姿、神采奕奕、含情脉脉、风情万种。 好句 她的笑容如阳光般温暖,让人感到无比舒适。 他站在那里,像一座孤独的山峰,坚强而神秘。 那双明亮的眼睛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3、以下是我摘抄的10个好词好句,希望能与您共享:好词:晨曦微露心灵手巧岁月静好世外桃源雪中送炭柳暗花明风华正茂笑逐颜开恍然大悟海纳百川好句:“生活不是等待风暴过去,而是学会在雨中跳舞。”“岁月极美,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
4、好词好句摘抄相信大家在语文学习中都有过一个专属的本子来记录,好词好句的积累有利于我们表达方式的丰富,促使文学素养的提升。 下面是一些我的好词好句积累分享。 她站了起来,回答得那么准确,那么自然,那么流畅,似乎早有准备似的。
急求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4名句汇总!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1-4文学常识汇...
1、普希金:俄国伟大诗人,俄国斯文学奠基人,著名的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茨冈); 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又叫(欧根奥涅金)) 惠特曼, 有(草叶集),在美国文学史上,(草叶集)成了一个源头,成为20世纪美国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先驱。
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3、如果不嫌麻烦的话就上山东人民出版社的官网看看,只有目录的,虽然能点开,但不出详细信息。
4、说教材 (屈原列传)是鲁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四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谱写生命赞歌”为主题。 (屈原列传)是司马迁写的一篇文言人物传记,通过记述屈原的生平事迹,表现了屈原对楚国兴衰存亡说起的重大作用,赞颂了他的爱国精神和正直品德,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不平之气和叹惋之情。
帮帮忙~比较(采薇)与(东山)抒情方式的异同~~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狁之故。不遑启居,狁之故。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薇亦刚止。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旧说(东山)是周公东征归来为慰问战士而作的,这与诗的内容、情调不相符,但与周公东征的事有关或许可能。
(采薇)与(东山)表现手法异同如下:异:(采薇)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重章叠句和一唱三叹的手法,而(东山)则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同:两首诗都运用了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的手法。
(诗经·东山)和(诗经·采薇)在某些方面存在不同点。首先,两首诗的背景不同。(东山)是(诗经·豳风)中的一篇,据说是周公东征归来后所作,表达了他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和对战争的厌倦。而(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据说是征人所作,描述了征人在外征战多年返回故乡的情景。
东山是(诗经·豳风)七篇诗中的一篇。按汉代经师的说法,是周公东征,三年凯旋,大夫为了赞美他而写的。
(东山)解析 全诗四章,章首四句叠咏,文字全同,构成了全诗的主旋律。咏的是士卒在归来的途中,遇到淫雨天气,在写法上与(小雅·采薇)末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相近。王夫之说“以乐景写哀,复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这里既是“以哀景写乐”,又不全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