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然近年来美国机场的吸室已经关闭,但全球其他机场的吸室仍然很常见。这些休息室可以通风,但实际上对雾的扩散有多大帮助?
《流体物理学》发表的研究表明,机场吸室的站立位置并不是都是一样的。
伊朗霍尔木兹甘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模拟机场吸室中研究了尼古丁颗粒,发现热环境和吸者的姿势影响颗粒在房间内的沉降方式。
此外,坐在距离通风口较远的地方的吸者感受到的房间污染程度最低。
“我们预计站在角落的人会报告相同数量的颗粒物沉积在他们身上,”作者尤尼斯·巴克山说。“但根据我们确定的数字,房间通风产生的波浪每次都不相同。”
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模型创建了一个吸室,并在房间内放置了加热和不加热的人体模型来模拟吸者。他们还用三个排气扩散器模拟了通风系统。
吸者人体模型通过嘴和鼻子“呼出”香雾,并模拟和观察颗粒的流动。他们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空气中颗粒浓度的降低,落在吸者身上的颗粒会增加。
“根据研究结果,体温会导致人体吸收更多的香污染,”巴克山说。“我们建议,如果人们不得不在房间里吸,最好选择空旷的地方。”
研究结果为改善吸室的通风提供了参考。
“根据之前的研究,置换通风系统最适合吸室,”Bakhshan 说道。“但如果我们想优化暖通空调系统,我们建议除了在天花板上安装通风口外,还应在墙上安装排气装置。”
接下来,研究人员希望更进一步,从测量粒子扩散到测量粒子减少。
巴赫尚说:“我们认为,为了他人的健康而进入吸室的吸者也应该受到保护,免受二手的有害影响。”